【VOICE】從「相遇的旅程」孕育出的觀光未來
- louloucojp
- 6小时前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由人所編織,未來的觀光樣貌
提到「觀光」,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「地方」。然而,一趟旅程中真正留在心底的記憶,往往不是景點,而是「遇見的人」。
京都在超過千年的歲月中,累積了深厚的歷史與文化,同時也因無數的人與人的相遇而持續被磨礪、被延續。講述歷史的僧侶、承襲傳統的工藝師、守護町家建築的家主——正是觸及這些人的人生故事的瞬間,讓旅程從「參觀」轉變為真正的「體驗」。不是「前往某地」,而是「前往遇見某人」。這樣的旅遊形式,正是未來所需要的。
我之所以選擇在京都持續深耕,是因為我相信,「相遇的旅程」正是觀光的本質。觀光現場所需要的,不僅是傳遞歷史的導覽者,而是能連結人心的「文化大使」。他們不僅要懂語言,更要理解對方的文化,並能細緻地傳達當地人的心意與想法。有時甚至超越語言,用感受去溝通,把這片土地的溫度、氣息傳遞出去。這,正是我心目中理想的觀光從業者。
在 CEC(文化教育觀光協會),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以京都為舞台,透過實踐成為「文化大使」,發揮所長,並將所學回饋現場。
他們跨越文化與語言的差異,成為連結人與地域的橋梁,讓觀光不再只是旅遊,而是「學習與成長的場域」。由新世代主動投入現場,在傳承與創造之間取得平衡——那正是 CEC 所希望打造的觀光未來。
如今,地方的旅遊人流雖然逐漸增加,但要真正讓地區經濟良性循環,仍存在許多課題。觀光不能只是「消費」;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機制,讓旅客的支出真正回流到工藝師、店家,以及文化的承繼者手中。
即便是全球聞名的京都,也面臨傳統建築因所有權與繼承問題而難以延續的現實。即使建築仍然矗立,但若背後的家族故事與延續的意志消失了,那便只剩空殼。許多事業者——包括我自己——都是「借用京都這個品牌」來展開事業。若沒有這份自覺,京都這座城市終將因被消費而失去光彩。唯有讓人、文化與利益真正於地區之間流動並回饋,城市才能延續到未來。
我的原點,來自學生時代的兩種感受:「日本的傳統文化可能會消失」的危機感,以及「在海外透過人所獲得的深刻學習」。我希望打造一個連結文化與觀光、連結人與人、並讓城市與未來持續循環的系統。
能創造「相遇」的觀光——「相遇的旅程」——將使人與地區更加豐盈。懷抱著這份信念,我將繼續以「文化觀光製作人」為目標前行。



![[演讲者报告]“Kyoto Irodori EXPO Kotoiro”是在大阪/关西世博会前六个月举办的一项活动。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5a4981_351f9e4a859d4150bb82e9a8b94442b1~mv2.webp/v1/fill/w_720,h_480,al_c,q_80,enc_avif,quality_auto/5a4981_351f9e4a859d4150bb82e9a8b94442b1~mv2.webp)


留言